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体裁作文 > 记叙文

民俗记叙文

时间:2024-04-09 10:43:08
民俗记叙文

民俗记叙文

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,特别是其中的记叙文,更是常见,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。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记叙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民俗记叙文1

在我们这个民族,有许多的节日,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,因为,每逢过节,学校就会放假,虽然作业比平时多一点,但还是有闲暇、玩耍的时间。

我喜欢过节,最喜欢过中秋节,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。因为八月中秋,正是收获的季节,我们就可以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。

在我们这里可好了,每年临近中秋节,妈妈和奶奶就会给我们包月饼吃,因为,中秋节是要吃月饼、赏月的。妈妈和奶奶坐下的月饼可漂亮了。做下的月饼你别看表面上像是大饼,但上面的图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,其中,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,不仅如此,还是用新鲜的面和陷做成的。主陷是:红糖或白糖,然后再加上点儿芝麻、果仁、花生豆和葡萄干什么的。做出来的月饼,不管是蒸出来的,还是考出来的。只要端在桌子上,就会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,都会让你的口水垂涎三尺。

我喜欢过中秋节,在院子里,全家人为主桌子,吃着月饼,喝着桂花茶,赏着天上圆圆的月亮。有时候,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会来,我们就一边赏月,一边想他们,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,俗话说得好: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。

虽然现在街市上有琳琅满目的月饼,但我还是喜欢吃家里的,因为吃着家里的月饼,觉得好香好甜。

我喜欢过节,但我更喜欢咋家乡的中秋节。因为中秋节代表团圆,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多么好啊!

民俗记叙文2

春节就是农历新年,是华人最重要地传统节日。

春节降临,万象更新,象征着一年地开始;标志着人生地另一个起点。

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地节日,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地庆祝仪式,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。诸如吃团圆饭、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,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,家庭在社会中地中心地位。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地地方,无不隆重而热烈地庆祝这个节日。春节地庆祝活动,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,一连15天。

古代帝王继位,为了显示“天子”地权威,往往自立历法,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。汉武帝继位,决定重修历法,使之统一。今日我们所采用地历法是汉武帝以后,经过多个朝代修定地。

历代皇室庆祝“春节”地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地强盛、稳定与繁荣,国家越富强,庆祝仪式就越隆重。

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,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,打扫得干干净净。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,写上吉祥联语,祈求好运,年年丰收。

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。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地“春”“福”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,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,那是因为“倒”与“到”谐音,表示“春到”、“福到”地意思。如: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,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。

民俗记叙文3

微风吹过时,脖颈前挂着的香牌散发着点点桂花沁人心脾的清香,把我带到童年的小院里……

女孩在桂花树下奔跑着,随后冲到妈妈怀里搂住她的腰间。妈妈将她高高举起,女孩向上挥舞的小手圆嘟嘟的,伸出抓住了一簇洁白雅质的桂花团,轻轻摘下捧在手心中央,眨着眼睛。妈妈轻轻将也孩发上残留的花瓣抚下。香气停在指尖,不知是发香还是花香,每一游尘都充盈着花香。

她们在制作传统香牌:妈妈握着女孩的手,在潺潺小溪中将桂花洗的更加晶莹,碎玉般晶莹。女孩笑着将花瓣撕碎,放置在木篮中,未干的水珠倒映着她和妈妈的影子。就在这回暖的春日,正午的阳光洒在敞开的篮中,花在慢慢晒干,母女俩手拉手在笑,爱意就这么悄然间通过阳光注入花粉的每一缝隙,与之融合。

等玩耍的母女回过神来,太阳早已不在头顶了。土孩坐在桂花树前的大石头上,将花粉缓缓倒入木碗中。加一勺清澈甘甜的溪水,揉着,捏着,与香泥混合,散出一种独特淡雅的清香。香泥不知不觉中变得像面团般光滑细腻,母亲不再说话,静心下来,感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气质,体会着,赞叹着心爱意渐注入其中。

敲香泥沉重的力度给柔弱的香泥增添了一丝力量与韧性,女孩的手握着棒子,妈妈的手握着女孩的手,随着每一下棒尖与泥面碰撞,磨合,桂花树上将落的花瓣也再也抓不住树梢,伴着节奏翩翩起舞,缓缓下落,绽放生命最后的优雅。女孩在过程中,懵懂的心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,望着妈妈头上几根银白色的发丝,心中多了分沉思,多了分熟悉。她用尽全部的力气,一棒又一棒。逐渐的,香泥成形了,变成了球体。

此时的天空已是红色,树枝的鸟叫打破了宁静的傍晚。微风吹过,地上残碎的花瓣借势飘飞三秒,妄想重新飞回高处永旧绽放,却只是再次沉重坠落。妈妈在雕刻着香牌的花纹,是一朵桂花的形状,中间的花蕊明了可见,女孩将妈妈脸颊的汗珠擦去,又望望已成形的香牌:棕色的牌面刻着五朵花瓣,“就让你以这种方式重新绽放吧。”女孩心想。

微风吹过时,我总会想起那闪烁如星子般细碎的花瓣,想起那摇落我满身掸不掉的香气,想起临街铺子桂花糕的香甜,想起桂花,香牌,妈妈缱绻温柔的回忆。或许,尽管花会败,人会老,但颈前的香牌永在,爱也是。

民俗记叙文4
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一年一度的“畲乡三月三”又在我们景宁人民广场拉开了序幕,这次大会的主题是,《诗画畲山》。

这天晚上,广场门前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,人们都十分期待这次演出,来的人可谓是“各种各样”。有年迈的老人;有挺着大肚皮的孕妇;有还背着书包的小伙子;还有顽皮可爱的小孩子。

这里摆小摊的也很多:有卖牛角灯的,为了吸引顾客自己头上也带了一个,样子挺滑稽的;有买气球的,一大团飘在空中,像一朵七彩的云;还有卖火炬灯的,那些彩光在夜晚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美丽。

我随着妈妈走进人民广场,里面也非常热闹。演出在主持人的话语中开始了。“太阳月亮醒着唔?大山鸟儿醒着唔?”再一束淡蓝色灯光下,畲家后生面对着眼前的世界,充满了惊奇和疑虑;刹那间,凤凰鼓齐鸣,声声震天,舞台上灯光正在舞蹈,幻化出多彩多姿的美丽图画。顿时,台下掀起一阵阵掌声。

一眨眼,灯全熄了,又是一阵凤凰鼓声,一束绿色八爪灯直射出来,接着两束绿灯从一个灯口冒出,鼓声越来越响,越来越快,灯也越来越快,让人眼花缭乱。

鼓不再响了,停留在八爪绿灯上,八爪绿灯开始动了,在天空直射,像一个碧玉做的屏障;接着又竖着很快扫过现场,天空上的绿灯却像流星掠过天空,台下又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。接下去又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,观众都十分欢迎。

民俗记叙文5

新年、腊月,充斥着艳红的喜庆;冷白、新雪,装点着匆匆的人间。在这交替冬春之际,一抹翠绿点醒我昏沉的睡意,唤醒舌尖的味蕾。

腊八, ……此处隐藏1368个字……于煮好了,开锅。

粽子刚盛上来,我就拿起了一个粽子,剪开了线,又解开了粽叶,把粽叶里的糯米团放到碗里,拿来了一双筷吃了起来。我手里的那双筷子不停地在碗与嘴中间挥舞。不一会儿,一块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皮,真好吃。这粽子里有糯米的饭香;粽叶的清香;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枣的蜜甜。这些味道交织混合在一起,让人回味无穷。

吃着吃着,我实在忍不住了,一下子在碗里放了五个粽子。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,一边吃还一边咕哝道:“好吃,真好吃。”不一会儿,五个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子。我的脸上也粘了不少饭。可我却乐不亦乎。

没想到这小小的粽子竟那么好吃!我也知道:“这每个粽子都代表着长辈们对子女的爱呀!”将来长大了,我也要为长辈们包粽子。

民俗记叙文8

泱泱华夏,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,不同的地区,不同的民族,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。

白族,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,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。

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,因为是“白”族,所以衣服是白色的,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,显得格外漂亮;还有那头饰,头冠以风、花、雪、月为题。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,白族人称女士为“金花”,而男士则为“阿鹏哥。”

有一次,我去云南大理玩,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。到了包厢,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,“第一杯是苦茶,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,味香苦。第二道是甜茶,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,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,味道很甜。”一位阿姨说。另一位阿姨补充道:“这是三道茶,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。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,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。”

这就是白族,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,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民俗记叙文9

道独特的风景线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-一股红色的潮流掀起来了,大街小巷到处是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,大家热情高昂地共庆祖国66年华诞。

我走到街上,一眼就看到街边的店铺都不约而同挂着红旗,有的挂在门旁边,有的挂在门把上,还有的粘在玻璃门上,一阵风拂过,红旗就漾起的波纹,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xx,又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透露着我心中最美、最真的梦想! 经过学生街时,流动小贩沿街叫卖着小国旗,很多人受到沿街国旗影响而热情高涨纷纷购买,那情景真是火爆抢购呀,这时有个姐姐手上拿着小国旗走到烧烤铺前,不小心旗面被油烟熏得有点焦黑,看起来有点脏,于是,她就随手把小国旗给扔了,我正想跑过去捡时,学生街人来人往,有人不经意踩了小国旗,我自言自语:“哇,更脏了,我去捡大家还以为我连一块钱的小国旗都买不起。”想时迟做时快,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蹒跚走过来,我又想:“这个国旗又要‘雪上加霜’了。”谁知老人弯着腰捡这个“伤痕累累”的国旗,老人还喃喃着说“国旗怎么能乱扔乱踩……”老人边说边将国旗抖了抖,还从包里拿出擦眼镜的布来回地擦拭,好像在擦一块刚出土的红宝石。看着看着我的耳根不由自主地烧了起来……

大家都在以自己的热情、快乐欢度国庆的同时都要以老人家那颗最真诚的心对待国旗吧!

民俗记叙文10

学习了课文后,我对民俗产生了兴趣。于是专门从字典当中了解到什么是民风民俗:民间的风格习惯。嗨!原来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先长期生息繁衍至今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!它没有法律依据,更无需法律制约,没有该不该,对不对,只是——习惯而已。

假期,我们来到昌黎旅游,正值当地村民欢度自己的麦收节日。丰收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好日子的降临,因此,留宿的几天内人们被浓浓的节日气氛包围着。一天早上起床,迎着明媚的阳光,我来到院子里,闻着清香的空气,听着轻快的鸡鸣,这样的感觉真的心旷神怡。转眼间,到了中午,院子里热闹起来,主任忙里忙外张罗做饭,四方邻居也纷纷端来自家的拿手菜肴汇集一堂。我们也被应邀加入庆贺的盛宴。按当地的民俗,麦子理所应当的成为宴会上的主角,村里的长者郑重地将盛满麦穗的盘子高高举过头顶,合上双眼,口中念念有词,一副十分虔诚的样子,良久,他才把盘子端端正正的放在桌子中间,这才坐下来,宣布开饭。早就饥肠辘辘的我正要拿起筷子品尝美食,谁料,大家不约而同的伸向麦穗,只见他们每个人掰下一颗麦粒放进嘴里想吃米饭一样嚼烂咽下去,才拿起筷子……

我端起了主人早已盛的米饭,狼吞虎咽的吃着,真香!农家饭真香!一碗下肚,我满足的将筷子放在碗上,抹抹嘴边要起身,谁知,主人麻利的拿起我的碗又盛了满满冒尖的米饭。主人太热情了,生怕你吃不饱。哎!盛情难却啊!于是我再次端起碗来……吃罢,我仍喜欢性的将筷子放在碗上。可出乎意料的是,主任又默默的盛了第三碗,这种盛情岂不撑死了我?吃吧,不吃,多没礼貌?可我望着眼前一桌美食,此时竟成了一种负担。哪里还吃得下去?主人好像看出我不对劲,就问:“小伙子,咋不吃呢?”“我吃饱了!”“啊……”这时,那位长者插话了:“在我们这里,有个不成文的规矩,也不知从哪年哪代开始,谁想回碗,就会悄悄地把筷子放在碗上,如果吃饱了,就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。”原来如此,难怪大婶总是没完没了的给我盛饭。感情是我的动作让她误解了。大婶笑着说:“我还心想这个小伙子看着瘦瘦巴巴的,吃起饭来真像小老虎,好啦!不吃啦!”说着把满满的饭从我眼前端走。

酒足饭饱后,我向那位长者请教了吃麦穗的原因,原来饱含了古训“粒粒皆辛苦”的深刻哲理。真有意思!民俗真是一个地方一个样儿,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,民风民俗更是丰富多彩。赞叹我们祖先为我们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并被后人传承下来,淳朴的民风民俗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。激励着人们不断进取,不断奋发向上。我热爱我们的家乡,更热爱我们这个祖国大家园!

民俗记叙文11

杀年猪是我们当地的一种民间风俗,在农村吃年猪饭相当于过年的预演,亲戚间相互请吃杀猪饭,主要是为了加强联络感情、也是一种表示庆贺,下面我们就带大家去看看这个喜庆的民间节日。

每到这样的杀年猪季节,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,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,只要你走进村寨,都会受到热情的邀请。在杀年猪时,只要主刀者一声令下,所有人便全力以赴奔赴猪圈,将选好的猪团团围住,这时大家七手八脚,拽耳朵的拽耳朵,拽腿的拽腿,共同用力将猪按倒,把猪的四腿绑到一起,然后将一个木头杠子插在四腿中间,大家齐心合力放到架起的案板或桌子上,杀猪是个技术活,主刀者凭经验和感觉,要一刀毙命。猪停止呼吸后,开始不停地往猪身上浇开水,待把猪身上的毛都浇透后,开始开剥刮洗。在这样喜庆的杀猪客里,主人家都会把刚杀好的新鲜猪肉,分割切成小块,用焦炭烤熟后招待客人,客人们吃着美味可口的烤猪肉,互相劝着自酿的“苞谷酒”或是苦胆酒,真是犹如过大年一般。在年猪席上,都是一些用猪肉烹制出来的菜系,有酥肉、粉贞、猪血汤等等,都是一些可口的农家菜。按照习惯剩下的猪肉和肠肚,每家每户还要淹制一些腊肉、香肠以备来年食用。

虽然杀年猪只是一种民间风俗习惯,但它以成为农村中每家每户,一年到头最喜庆、最热闹的节日,也是农民群众一年到头大丰收的重要标志。

《民俗记叙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